close

別再為金錢的事困擾自己的生活

真的急需用錢也無須到處低聲

如果你有金錢 債務方面的問題

何不讓貸款經理幫助您看看呢

 

我想先說明我所理解的「政黨政治」,因為依蔡主席過去與蔡總統最近的一些言行,她對政黨政治的理解,肯定和我不一樣。

政治與經濟都是人類群居生活的安排方式,小至部落社群、大至國家社會,都需要解決這兩個面相的問題。政治與經濟看似互不相屬,其實有很大的相通之處:人類歷史上發展出來的政治制度,大約可以歸併為「民主政治」與「集權政治」兩大類,而經濟制度則可對應地二分為「自由經濟」與「統籌經濟」兩大類;不論是政治或經濟,前者都是代表一種「主權在民」如何向銀行借錢的理念、後者則代表一種「主權讓授」的理念,而讓授的對象就是所謂的「政府」,而且一旦讓授,就難以收回,更無從節制,往往由政府質變為高高在上的「巨靈」(Leviathan)。

民主與自由都只是抽象的觀念,要落實就需要具體的運作模式;市場經濟體系是自由經濟的運作模式,政黨政治體系則是民主政治的運作模式。所以想要瞭解政黨政治的涵意,可以由市場經濟的邏輯獲得啟發。

市場經濟所以是自由經濟的最佳運作模式,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內建的「競爭性」,尤其是生產面的競爭性;商場上,產品有競爭才有優勝劣敗、才會追求效率、才敢突破創新、才能保持不敗,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,不斷提升整體福祉。同樣,政黨政治所以成為民主政治的範式,何嘗不是建立在競爭性這個特質上:各個政黨所標榜的政治立場與推舉的候選人,都是該政黨掛名保証的「產品」,在政治市場上與其他政黨做公平競爭,最多數「選民/消費者」投票支持的對象就是贏家,該政黨從而獲得執政的機會以實現其政見;由於執政有任期,所以必須長期保持競爭力、維繫人民對政黨理念與人選的信任,就如同公司必須長期維護品牌、建立商譽一樣,否則可能只有曇花一現的成功,即使一朝一夕執政,也不能充分達成政治理念、造福人民。

蔣家政權何以一定要實施「黨禁」

由這個淺顯的說明可以瞭解,蔣家政權在台灣搞戒嚴的時候,何以一定要實施「黨禁」,答案是因為中國國民黨的「產品」─ 蔣家政權 ─ 缺乏市場競爭力,對多數選民欠缺說服力,以致二戰後在自己的地盤被中國共產黨掃地出門;逃來台灣又人生地不熟、更沒有自信,所以先發動228事件血洗台灣的知識菁英,再以戒嚴令掃除政治市場上任何潛在競爭者,甚至連蔣渭水、雷震、殷海光等人籌組「反共」的民主政黨,也不能容忍,目的就在「壟斷」政治市場、防止競爭對手。

蔣經國垂死之年,眼見蔣氏江山無以為繼,宣佈解嚴,黨禁隨而解除,民主進步黨也在萬難之中成立,沒有黨產、沒有黨報、沒有黨籍中央官員,只有屈指可數的黨籍民代和寥寥幾位黨工。但就憑這些,以及黨中央先後制定的《台獨公投黨綱》(1991)、《台灣前途決議文》(1999)、《正常國家決議文》(2007) 等三份國家立場宣言,再加上一些政治受難者與家屬代表的熱血投入選戰,激勵了台灣人民追求自主自決的勇氣,失去黨禁保護的中國國民黨用盡買票、做票、恐嚇、誣告等下流手段,都徒勞無功,民進黨在歷次地方與中央的選舉中攻城掠地、日漸壯大,最後更在兩次熜統大選獲勝,取得執政權力,適時推動了台灣的民主化轉型,也阻卻了國民黨的傾中賣台企圖。

由這段歷史可以體會,政黨政治的本質乃是多黨競爭,而多黨競爭還有一個必要前提,就是政黨間的政治理念必須有效區隔,否則政黨數目由單一增加為複數,並無意義。所謂「產品區隔」就是政黨立場清晰對立、絕不妥協,國民黨緊抱「中華民國」神主牌、民進黨高懸「台灣主體」看板,兩黨之間的理念之爭才有實質效果。我們必須強調,政黨堅持立場有如企業拒絕仿冒別家產品,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保障;若國民黨開狗肉店、民進黨雖然「掛羊頭」,賣的卻也是狗肉,選民豈不是只能吃狗肉。所以,民進黨成立的意義,不在於台灣多了一個「在野黨」,在於多了一個「反對黨」,在「統獨光譜」上提供了選民一個有意義的新選項,確實奠定了台灣政黨競爭的局面。

民進黨似乎為了在未來的選舉中勝選,緩緩向中間靠攏

蔡英文在就職總統之前,先是擔任民進黨黨主席,我們相信她的初衷是要引領元氣大傷的民進黨,從2008年大選的敗戰中再起,以對抗國民黨的復辟。一直到2012年初第一次參選總統受挫辭職,蔡主席大致依循民進黨的既定政策路線,表現出反對黨對執政當局應有的制衡。唯至2014年蔡英文再度當選黨主席,民進黨就出現某種轉向中間路線的跡象,譬如屢有「廢止台獨黨綱」與「黨章黨規要與時俱進」之議,批判者稱之為「國民黨化」、政治學者稱之為「中位選民 (median voter) 化」、我粗人粗語稱之為「狗肉化」。總而言之,民進黨好像為了在未來的選舉中勝選,開始降低「台獨」的鮮明色彩,緩緩向中間靠攏。

軟化立場以換取選票,等於顛覆了政黨以理念相互競爭的原則,這是一個負向「典範移轉」(paradigm shift) 的開端,最有力的反對黨墮入這個思維,對台灣是一種不幸。其實堅持政黨立場與爭取勝選並不必然衝突互斥,因為中位選民所代表的主流民意不是凝固的,是動態可塑的。政黨去遷就中位選民的偏好,只是炒短線的手段,或許可以求得一時勝選,但代價是自失立場、自毀信譽;真正的勝利則是來自對主流民意的潛移默化,啟發選民對政策做理性的思考、進而認同政黨的既有信念與基本價值,這才是泱泱大黨應該有的自我期許與工作目標,如此的政黨競爭才有福國利民的效用。容我們再強調一次,政黨政治不是民粹政治,成立政黨的目的,是要型塑社會共識,不是尾隨主流民意。

民進黨創黨30週年時,蔡英文以民進黨主席身份發表「給民主進步黨黨員的信」。圖/民報資料照

以上論述或許流於一堆大道理,但我們以為正是蔡主席自2014年再任黨主席之後顯示的盲點。我們以下回顧2015年台北市長選舉、2016年總統大選、以及2017想跟銀行借錢年民進黨全國黨代表大會等最近的歷史,不難看出民進黨氣勢越來越旺之餘,兩黨「爭點」所在的台灣前途議題,卻越來越模糊。

白色出路或許根本是一條紅色末路

在2014年柯P決定以無黨籍身份參選次年的台北市長選舉,由於「天龍國」裡一向藍大於綠,柯P一方面強調自己是代表「超越藍綠的白色力量」,另一方面又要求泛綠相挺,以合力擊敗國民黨的連勝文。做為泛綠龍頭的民進黨內部當然會有雜音,譬如前副總統呂秀蓮本來也有意參加黨內初選,但在黨中央無條件同意柯P加入「初選整合」後,就宣布退出,並公開表示:「一定要綠營的人出來,如果不是,都算是笑話一樁,根本就是阿Q精神」,但最後仍是柯P高票出線,接著當選市長。事後回顧,呂副確有先見之明,柯P果真不輸阿Q,不但沒有在藍綠之外,為台灣找到一條白色出路,反而用「兩岸一家親」、「命運共同體」之類的肖話來討好中國,走的根本就是一條紅色末路。

值得檢討的是,民進黨為了打敗國民黨,居然可以接納一個挑明「超越藍綠」的外人來代表出征,連象徵民進黨建黨精神的「綠色」,都被柯P以一句「意識型態」否定,連政黨理念之爭都被柯P醜化為「藍綠惡鬥」,好像民進黨應該放棄對台灣前途的基本主張,即使不放棄、也不該大聲嚷嚷要別人接受;這種荒謬無知的言論,柯P可以用「政治素人」當藉口,民進黨若還未完全喪失黨魂,就不能用「只有勝選才是硬道理」的現實主義來卸責。最不可思議的是,此際柯P打算爭取連任,民進黨在上個月的「全代會」卻以技術性流會的方式,把一些黨代表的「自推人選案」移往中執會消音,而再次留下徵召柯P的伏筆。柯P的思想變綠了嗎?柯P從「中國新歌聲」事件得到教訓了嗎?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民進黨難道要再一次上演自拆招牌的「笑話一樁」嗎?難道蔡主席還要容許民進黨成為國民黨的笑柄嗎?

或許蔡主席並不認為民進黨的創黨精神需要珍惜,因為她本人在2015年4月獲得民進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之後,在某種程度上,同樣揚棄了民進黨的創黨傳統。我們的根據是,該年6月蔡主席前往美國的「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」(CSIS) 智庫發表演說:「近月來,我已表達並多次重申對維持現狀的立場,我堅信,這符合各方的最佳利益」,又說:「在當選總統之後,我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,依循普遍民意,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」。在此姑且不論「維持現狀」是否符合台灣利益,「遵守現行憲政體制」是否是「普遍民意」,這裡有兩個違背政黨倫理的重大瑕疵:第一、一個政黨的立場轉向,應該經由長期醞釀、並獲黨內共識,才能定案,蔡主席卻在「近月來」頓悟出一個新論點,但這個論點明顯悖離民進黨長期主張的「公投、正名、制憲、入聯」等國家正常化目標,更需要慎重考量,不可冒然提出;任何候選人自做主張,違背政黨既定政策,就沒有資格代表政黨參選,這是最起碼的規範;第二、蔡主席剛獲得民進黨的提名時,發表一篇名為「找回自信、點亮台灣」的宣言,主軸放在過去國民黨執政造成民眾普遍對未來感到悲觀失望的同時,她個人卻深深感受到這個國家依舊很有希望。這是一篇四平八穩的文宣,由此我們可以確定,蔡主席的「維持現狀說」在取得民進黨提名之前,完全不曾對外批露,絕大多數黨員與支持者都被矇在鼓裡。也因此我們認為,如果蔡主席為了忠於這個新見解,非得拿它做為這次競選政見不可,就應該辭謝民進黨的提名,坦蕩蕩改以無黨籍的身份參選,或至少尋求民進黨重新提名,才不致讓民進黨支持者錯愕不解。

最後應該談談這次民進黨全代會的另一個爭議,就是蔡主席對「特赦阿扁案」的處理。會前部份黨代表發起連署,在全代會提案促請蔡總統特赦阿扁,一時連署者多達85%,歷來僅見。總統府聞訊立即嚴厲表示:民進黨從來不是「以黨領政」,好像是說即使全代會要求蔡主席赦扁,對有權赦扁的蔡總統還是白搭。最後該案在蔡主席示意下,與前述「自推人選案」成為命運共同體,不了了之。我們雖然同意民進黨不同於共產黨,前者的全代會不是後者的19大,只有法西斯政黨堪稱道地的「以黨領政」、政府只是政黨的延伸,但這並不代表蔡主席一登基就「我說了算」,視政黨為執政者的附屬,抹煞民進黨的集體智慧,打臉自己的同志。

蔡總統要成為「全民總統」的意圖無可厚非,開口「各方利益」、閉口「普遍民意」,也可以理解,但做一個全民總統不是像父子騎驢,反覆折騰自己人、就怕得罪其他人,而是要擇善固執、堅定領導,讓國家邁向正確目標、讓全民蒙受長遠福祉。這樣的重責大任,總統一個人當然不足以獨攬,需要的輔佐協助,執政黨正是最可靠的後援供應站。所以總統與執政黨之間,不是「以誰領誰」的問題,而是相輔相成、共存共榮的關係。不知蔡總統與蔡主席以為然否?

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,文責歸屬作者,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,不代表本報立場。

信用不良急需用錢


2101596AFBB1CC94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oa15447 的頭像
    poa15447

    王如煙

    poa154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